設備和固定資產管理是生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物資技術基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設備和資產管理工作是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物質保證,利用設備和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進行企業的設備和資產管理已經是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工業生產發展,設備在現代化生產中作用和影響日益擴大,設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專家羅百輝認為,設備管理作為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際應用上都永遠沒有窮盡和止境,制造企業只有與時俱進,堅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強化管理,加大創新管理力度,才能不斷提升固定資產設備管理軟件水平。
1.什么是設備
設備是指企業用于生產、運營.試驗等活動中可供長期使用的機器、設施、儀器和機具等物質資源。
2.設備管理主要任務
我們設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在國家有關政策指導下,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從技術組織、經濟組織等方面采取措施,將實物形態管理和價值形態管理相結合,對設備從規劃、設計、制遣、選型、購置.安裝、使用、維護、修理、改造直報廢處置等進行全過程管理,做到經濟高效地使用設備,為企業生產經營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3.設備管理原則
a.堅持安全。預防為主的方針,確保設備安全可靠運行。
b.堅持設計、制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
c.堅持持續發展,努力保護環境和節能降耗。
d.堅持依靠技術進步、科技創新作為發展動力,推廣應用現代設備管理理念和自然科學技術成果,實現設備管理科學、規范、高效、經濟。
e.加強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設備管理人員。檢維修人員和操作人員的素質,為完成設備管理任務和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奠定基礎。
f.企業為設備管理工作的主體,應建立和完善設備管理體系,配備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員,形、成健全的設備管理組織。
1.領導高度重視設備管理工作
領導高度重視設備管理工作,一手抓生產,一手抓設備。公司已把設備和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作為工作重點。設備運行狀態良好,生產的產品數量、質量就有保證,產值,成本、利潤就能完成。不抓設備、不保養,不維修、不改造,設備陳舊落后,經常停機影響生產,安全也沒保證。因此,要積極努力地抓設備基礎管理,現場管理、維修保養、定期檢修、技術改造,使設備確保生產。
2.設備維修狀態
設備維修是保證設備狀態完好的重要措施。長期以來,石油石化系統維修沿用設備定期修理制度,帶有很大盲目性。設備有無故障、故障部位、故障程度難以準確把握。
另外,由于良好部位的反復拆卸,機械性能往往不理想,甚低于檢修前,而且沒有必要的超前維修,帶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設備狀態維修是在設備運行中或基本不解體的情況下,利用設備產生的不同信息,使用儀器采集、處理,分析信號,判斷產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預測設備使用壽命而開展的設備維修方式。狀態檢測避免了機械設備的突發故障,從而避免了被迫停機而影響生產。狀態檢測分析為預知機械設備的維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據,即可做到有必要時才進行維修。同時,便于及時準備維修部件,安排維修計劃,克服了定期維修帶來的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設備性能的下降,避免了維修的盲目性,使檢修簡便易行,大大縮短了維修工期。
1.提高設備預防維修水平
中國制造企業對設備維護多采用傳統的計劃、定期維修。而這種方式帶有很大盲目性,設備有無故障,故障類型、故障部位,故障程度難以準確把握。另外,由于良好部位反復拆卸,機械性能往往不理想,甚低于檢修前,而且沒有必要的超前維修,帶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
故障診斷儀器的廣泛應用,使機械設備的維護由計劃、定期檢修走向狀態、預知檢修變為現實,使機械設備的維護方式發生了根本性革命。狀態監測避免了機械設備的突發故障,從而避免了因被迫停機而影響生產;機械狀態分析為預知機械設備的維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據,即可做到測量表明有必要時才進行維修。使我們能夠及時準備維修部件,安排維修計劃,克服了定期維修帶來的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設備性能的下降;完善的診斷能力可為我們準確指出故障類型和故障部位,避免了維修的盲目性,使檢修簡捷易行,大大縮短了維修工期;完善的設備管理軟件,又可使企業設備管理自動化。
a.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設備(或零部件)的狀態監測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設備由原來的定期修理轉為預知維修,進行設備狀態維修,使機械設備的維修方式發生了變化。
設備狀態維修是在設備運行中或基本不解體的情況下,利用設備產生的不同信息,使用儀器采集、處理,分析信號,判斷產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并預測設備使用壽命而開展的設備維修方式。狀態檢測避免了機械設備的突發故障,從而避免了被迫停機而影響生產;狀態檢測分析為預知機械設備的維修期提供了可靠依據,即可做到有必要時才進行維修。同時,便于及時準備維修部件,安排維修計劃,克服了定期維修帶來的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設備性能的下降,避免了維修的盲目性,使檢修簡便易行,大大縮短了維修工期。由此可見,設備預知維修能給企業帶來的經濟顯著的效益。
b.崗位日常巡撿
崗位日常巡檢是由操作工對設備進行日常巡檢,發現異常,排除小故障,進行及時修理。這是防止設備事故發生的層防護線。
c.設備專業聯檢
設備聯檢管理是利用人的感官和各種檢測儀器,以一定的原則和技術標準為基礎,對設備進行、細致、實時、動態的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加以分析統計獲得準確,及時的設備運行狀態數據,是指導設備檢修的第二層防護線。
d.專業聯合技術診斷
專業聯合技術診斷是設備的第三層防護線,即在日常點檢和設備專業點檢的基礎上,對狀態發生變化的設備,進行更深一層的技術檢測跟蹤分析。
e.設備劣化趨勢管理
在已建立的設備狀態檔案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分析和統計分析,找出設備狀態的劣化規律,并將此規律作為進行預知維修的重要依據,從而形成了設備的第四層防護線。
2.從傳統的“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過渡。
作為企業管理重要環節的設備管理工作,也隨著公司的發展而不斷優化和創新,經歷了從傳統的“經驗管理”逐步向。科學管理”過渡。我單位決策層和設備主管部門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建立了一套符合實際情況的設備管理體系。經過近幾年的運作,在生產穩步增長的情況下,設備運行穩定,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3.利用設備診斷技術,實現設備事后維修向預知狀態維修過渡。
采用診斷技術,保障設備運行狀態穩定。設備診斷技術是設備事后維修向預知狀態維修過渡的重要手段。實行設備的精密診斷工作將是未來設備管理需完善的工作之一。
4.提倡主動維護
通過磨損檢測、振動檢測、溫度測試等技術的綜合運用,提倡主動維護,實現控制設備磨損,減少或避免設備故障的目的,從而減少故障維修、日常維修。
5.以成本管理為紐帶提高設備綜合效益
a.強化設備前期管理是降低設備管理成本的基礎
設備的前期管理是對設備投產前的管理。設計選用什么樣的設備,對投產后運行的經濟效益、設備維修投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b.設備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設備的運行成本
推行運行維護與前期設計、投資控制相結合的辦法就可解決單純追求在設備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資的問題,從設備壽命周期經濟這個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本增效。
c.控制設備停機是提高設備綜合效益的關鍵
在設備管理過程中,努力降低設備停機時間,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通過科學的管理,將傳統設備管理的以“修”為主過渡到以。管”為主。運行管理要以創造大效益為出發點,設備的修理必須考慮投入和產出。為此,設備修理制度要不斷優化。通過不斷優化,修
理周期就相應延長。
d.實施預算管理是設備成本管理的核心
預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近年來,公司在設備修理費管理上逐步推行預算管理。通過認真調查與統計分析,科學地制定設備管理的預算計劃,并將指標層層分解、層層控制,做到先算后干。對預算外的項目和費用嚴格監控,層層把關,同時認真進行實際分析,有效地將費用控制在預算范圍內,從而降低了成本。
6.加強創新力度
設備管理不斷創新,提倡綜合管理和主動維護創新才有生命力,設備管理工作也必須不斷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是推動設備不斷進步的制勝法寶。我們對設備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視創新管理。
a.管理思想創新?,F代化的設備管理重點在“管”而不在“修”,要轉變觀念樹立創新管理思想。要結合企業自身特點,明確企業現階段的設備管理指導方針。
b.狠抓管理手段的創新.通過認真總結和研究幾年來設備管理工作的得失,明確提出了我們設備管理的思路:全員參與、強化管理、開拓創新、確保完好。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強化對各級設備管理人員的培訓;應用設備診斷技術對設備進行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在搞好設備實物形態管理的同時,加強設備的經濟管理;完善計算機管理手段的推廣應用,以信息化帶動設備管理的現代化。
c.設備技術創新是設備管理現代化的前提條件。
7.加強設備工作環境管理
設備工作環境管理是設備要有自己的佳工作環境,設備的密封、潤滑、工作介質以及周圍環境等,都屬于設備的工作環境。設備工作環境良好是提高和鞏固設備完好狀態的重要保證,也是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加強設備工作環境的保護與改善一直是總廠設備維護管理工作的重點,比如總廠設備管理規定中規定設備潤滑管理實行月檢查制度。
8.造就高素質的設備管理與維修人才
隨著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業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要涉及許多新技術,所以對管,用、養、修設備的人才必須加緊培養。國內許多企業已經認識到并開始實踐“培訓教育先行”,重視職工培訓投入。羅百輝指出,目前我國己涌現出一批既有實踐經驗和能力,又有一定理論水平的高素質的設備管理、使用,維修人才,代表著現代設備管理工作的希望和未來。
結束語
提倡設備綜合管理,堅持依靠技術進步,促進生產發展和預防為主的方針。在設備全過程管理中,堅持設計、制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運用技術、經濟、法律手段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設備。不斷改善和提高企業技術裝備素質,充分發揮設備效能,以達到良好投資效益,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服務。
轉自【機電之家】